國際大團密集訪華,國內樂團直面挑戰(zhàn):為中國聲音拼出一席之地
9月2日晚,左章與余隆執(zhí)棒的中國愛樂樂團合作演繹拉赫瑪尼諾夫《第三鋼琴協(xié)奏曲》。牛小北攝
本報記者 高倩
古典音樂是一門舶來藝術,三年來,關于國際文化交流恢復、名家大團來華時本土樂團該如何應對的討論時常存在。而現(xiàn)在,探討中的“未來”已來。近期,在一派繁榮的演出市場中,多個樂團迎來新樂季開幕。從樂季的策劃安排以及觀眾的現(xiàn)場反饋里,相關答案已然浮現(xiàn)。
本土樂團與國際大團彼此輝映
最近一段時間,愛好古典音樂的觀眾很可能陷入甜蜜的糾結:8月31日和9月1日,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由音樂總監(jiān)呂嘉執(zhí)棒,連續(xù)兩晚登臺,上半場理查·施特勞斯藝術歌曲與下半場布魯克納《第一交響曲》的組合,讓樂團2023/2024樂季在浪漫主義的輝煌中盛大開啟;9月2日至4日,中國愛樂樂團由藝術總監(jiān)余隆帶領,以長達3天的拉赫瑪尼諾夫“馬拉松”拉開了新樂季的大幕;9月3日晚,中國交響樂團帶著全場中國作品登臺北京音樂廳,經典曲目《黃河大合唱》用音符匯成深沉洶涌的民族記憶……三支國字頭的頂尖樂團主場“作戰(zhàn)”、輪番上陣,是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北京獨有的風景。
“今年,我有一種音樂會看不過來的‘焦慮感’?!睒访苑椒剑ɑ┱f。一方面,國內樂團的演出場次明顯增加,另一方面,從3月開始,瓦萊里·捷杰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、亞當·費舍爾與維也納交響樂團等世界級大師名團陸續(xù)回歸北京,在國家大劇院近期公布的演出計劃中,蒂勒曼與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、祖賓·梅塔與貝爾格萊德愛樂樂團等重磅組合赫然在列。本土樂團與國際大團彼此輝映,共同點亮今年北京舞臺上一個個異常璀璨的高光時刻。
在西方綿延數(shù)百年的古典音樂根基深厚,但在同賽道競爭時,中國音樂家也迸發(fā)出相當積極蓬勃的力量。方方一直記得,今年6月,呂嘉帶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上演了門檻極高的布魯克納《第八交響曲》,宏偉光明的旋律響徹音樂廳,讓她“起了一身雞皮疙瘩”,同時不由得聯(lián)想起幾個月前,捷杰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在同一場地演奏布魯克納《第四交響曲》的情形。對交響高峰的攀登、對頂尖水準的追求,中國藝術家從來不遜于人?!斑@幾年,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對布魯克納作品的挖掘很有連續(xù)性,也很有見地?!狈椒秸f。一直以來,布魯克納的作品都以艱澀著稱,這一次,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選擇把他的《第一交響曲》作為樂季開幕作品,“有勇氣,也有情懷”。
為中國聲音搭建展示平臺
在接軌國際、融入世界語境的同時,本土樂團顯然還肩負著另一重使命。
對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、中國愛樂樂團等許多國內樂團來說,三年來,這是首個走出疫情的音樂季,意義非凡。重要的啟幕時刻,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和中國愛樂樂團都起用了年輕的中國音樂家,前者與當今國際舞臺上相當活躍的男高音歌唱家夏侯金旭合作,后者則邀請了左章、鮑楊、王致仁、鞠小夫、王雅倫5位青年鋼琴家。接下來,兩支樂團的其他樂季安排也都為中國音樂家留出了相當寬闊的空間: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延續(xù)數(shù)年的“樂是故鄉(xiāng)明”板塊中,華人作曲家黃若、盛宗亮的委約作品《蝶·變》《神雞破曉》將迎來世界首演;“青春之力”是貫穿中國愛樂樂團新樂季的重要主線之一,林冰、莫漠、周穎、金郁礦、梅第揚等受到樂壇矚目的中國青年音樂家將逐次亮相。
“如果我們自己都不重視自己的音樂家,這些工作還有誰來完成?”在許多場合,余隆不止一次提起,應該為中國聲音、中國故事搭建起足夠的展示平臺。事實證明,那些根植在中國人血脈深處的認同與共鳴,讓中國作品的力量歷久彌新,難以撼動。比如,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紀念日,每年在這一天上演《黃河大合唱》已經成為中國交響樂團的傳統(tǒng)。今年,《黃河大合唱》又一次唱響,振聾發(fā)聵的吶喊把臺上臺下緊緊凝聚,掌聲熱烈不息。時代呼喚更多如《黃河大合唱》一般經典震撼的旋律出現(xiàn),對中國作品的挖掘、演繹、傳播,是所有本土樂團必須完成的課題,也是做出特色的發(fā)力點所在。
本土樂團還肩負著孵化市場的重任。幾乎所有的外國音樂家都感慨北京觀眾的年輕熱情,其中就包括今年初到北京的亞當·費舍爾:“音樂會的氛圍非常好,充分調動起了我們的情緒。在歐洲,我們時常擔心,再過20年或者30年,現(xiàn)在的這批觀眾老去后,未來新的觀眾是否能成長起來,北京的演出讓我們對古典音樂的發(fā)展有了更多信心。”
“嚴肅”的古典音樂被公認為是有門檻的藝術種類,它的普及推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。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看來,“北京是我們的家,樂團與所處的城市血肉相連,在培育城市文化的過程中,我們作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一分子,必須發(fā)揮自己的作用?!焙芸欤湓谕ㄖ荽筮\河沿岸的北京藝術中心將投入使用,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將成為首支進駐的藝術團體,在輸送藝術資源、服務副中心建設等方面,樂團將做出自己的貢獻。
破局還需更多心思和誠意
盡管古典音樂市場面臨著難得的發(fā)展機遇,但需要直面的是,挑戰(zhàn)與機遇共存。
“現(xiàn)在,很多觀眾都有自己的‘心理賬戶’,在相對固定的、有限的支出預算里,大家一定會優(yōu)先選擇更優(yōu)質的演出?!睒吩u人張光楹說。在對古典音樂的駕馭上,國外樂團有著與生俱來的優(yōu)勢,要在競爭中站穩(wěn)自己的一席之地,“國內樂團必須拿出更多的心思和誠意”。
張光楹同時發(fā)現(xiàn),“國內的演藝生態(tài)也有了很大的變化”。觀眾們對本土樂團的認知逐漸加深,對樂團演出計劃、現(xiàn)場狀態(tài)等有著非常敏銳的覺察,再加上古典音樂的普及以及社交平臺的發(fā)展,“演出反饋會第一時間被分享和討論,什么問題都很難逃過他們的眼睛,想要糊弄過去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?!北热?,中國愛樂樂團新樂季開幕的三場音樂會上,一位演奏家就因為表現(xiàn)欠佳而引起了一波風評危機,“很多音樂家對現(xiàn)在觀眾的‘苛刻’感到吃驚,但他們必須適應這種改變。”在國外同行、國內觀眾給予的雙重“壓力”下,迎接挑戰(zhàn)、打磨內功,是樂團歸根結底的破局之路。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